海南省企业联合会
HAINAN PROVICE ENTERPRISE CONFEDERATION
海南省企业家协会
HAINAN PROVICE ENTERPRISE DIRECTORS ASSOCIATION
 
首 页 关于我们 领导成员 雇主维权 百强企业 双优评选 管理创新 工委活动 信用平台 企业家报 人才在线
论海商精神 - 海南省企业联合会、海南省企业家协会官网
 
  中国·海南 http://www.hiqyj.com 时间:2012-7-19 14:31:12 来源:海南企业家报  

  论海商精神  
 
 
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海南乡亲、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今天各路精英齐聚香江,共同探讨海商问题。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我很乐意接受大会的邀请,就海商这个题目请教于大家。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路企业精英各显神通,有的创造出世界品牌,有的企业产品引领消费潮流,有的企业产品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有的企业雄踞中国五百强,世界五百强。这时,人们会津津乐道地谈论,他的祖籍是哪里,是客商、徽商、晋商、闽商等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好多年。那么,这些佼佼者中,有海南商人吗?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南商人能称其为海商吗?我要说,这的确是一个很严肃的命题。下面,我就这个命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关于商帮的形成。应该说,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商号,其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有它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它的代表人物群体,有它的产业形式和产品布局,有它带有共性的经营理念,有它的令人称道的商业成就。比方说,一提起晋商,就想起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就想起山西票号;一说起徽商,就想起红顶商人胡雪岩,一说起潮汕客家商人,就对李嘉诚的成就深表敬意。如此等等,不胜枚举。那么,祖籍海南的商人能称之为“海商”吗?又是什么能承载“海商”的精神内涵呢?


    最近,我就“海商”的界定问题同企业家、负责侨商工作的从业者、学者、行政领导等不同人群进行了探讨,基本上是三种看法:一种认为相对于其它省,海南商人人数少、业绩小,没有特色,没有形成独特的文化,与传统意义上的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相距甚远,叫海南商人可以,称“海商”早着呢!另一种认为,奋斗在海南本岛上的商人,以及有着海南人血脉的世界各地琼裔商人,已经有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史,成就、规模已经不小,但文化特征不很明显,处在商帮文化的初级阶段。第三种持肯定态度,即“海商”早已形成。我赞成后者。


    “海商”顾名思义指海南籍商人,这包括扎根在海南本土的商人、遍布四海的海南商人,以及身体里流动着海南人血液但却从未见过故乡的海南裔商人,包括全国各地到海南经商且已融入海南社会的异地商人,还包括千千万万与海南有着不解之缘的,魂牵梦绕挥之不去海南情结的所有企业从业者。今天“海南”、“海商”这两个亲切的词汇把我们所有在座的人连在了一起。


    无论何地的商人,只要他的形象被原则性地固定为某一个商帮,其共性是十分明显的,比方说,拼搏、吃苦、顽强、创新、守信、团结等等,但又有其鲜明的特色,如晋商的信用,徽商的官商互动。根据我的观察、研究、分析,海南商人不仅具有所有商帮的共性优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特色,我把它归结为两个方面四个字:开拓、包容。


    先说开拓。有海的地方就有海商。海洋文化孕育着重商、冒险、开放的精神,这是欧洲人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创造近代文明的原因。


    海南与广东、福建、广西并称中国四大侨乡。历史上海南人不仅大量移民东南亚而且还不断走向更遥远的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海南宋氏家族的祖先即是最早闯欧美的华侨。海南人要向更遥远的各大洲迁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就必须经过惊涛骇浪、气象千变万化的大洋,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海南商人自古与海结缘,海洋文化孕育了海南商人。“海洋文化是海南商人的特质。海南籍侨商颠簸流离,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飘落异国他乡,他们或言语不通,或水土不服,或身无分文,或举目无亲,或遭劫受辱,或病魔缠身。然而他们创业的征程从没有停顿,生命的风帆从没有折叠,不论激流、险滩、暗礁、逆流,哪个没遭受数不清的挫折?哪个没遇到千万个想象不到的困难?他们凭着坚韧与顽强,与所在国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以侠义豪情,诚守信用;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何惧失败,百折不饶;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开拓,最后拼搏出了海商阳光明媚的新天地,形成了一大批财团和有实力的大企业家。例如:“洋行大王”郑有英、;“饮料大王”许士标;被泰国皇室颁赐“工业管理名誉博士”的“人造花大王”欧宗清;汽车大王叶世忠;叱咤风云、名噪南洋的“钟表大王”吴多福都是声名显赫的富豪。有的虽然资产总量不算十分庞大,但在他经营的领域却是领先的,如木制品大户韩泰畴;“保龄球状元”林鸿鹏之类在商界灿如繁星。今天我们会议所在地的香港,就成长出了潘正洲、李强、邢礼塬、黄守正、张学修等等商界翘楚。这些令人尊敬的企业家对所在地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我还要强调,海商创业者们的开拓绝不是莽干,而是极其理智、极其聪慧的,例如,海商中著名的儒商,有谦谦君子之称的“纺织大王”吴乾煌在谈自己的创业体会时说,一要稳健;二要扎实;三不冒进;四要讲求实效。可以说,勇于开拓的精神内涵流淌在在琼籍商人的血液之中。海商从手持菜刀饭勺经营海南鸡饭店、咖啡店到盖起气魄宏伟的豪华宾馆;从手工作坊到当今工业国家所有工业门类;从小食品百货铺面到进出口商贸大鳄,海商演绎出平凡与伟大,淡彩与浓墨波澜壮阔的商业画卷,海商所孕育的开拓力、生命力、凝聚力是无比豪迈的。


    再说包容。这是海商精神第二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做为南海航道咽喉的海南岛,上千年来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巨大驿站。过往船只带来的大量移民和商品流通,推动着这个海岛的开发和发展。那时海南贸易输出主要以土产沉香、槟榔、椰子、吉贝为主,输入以大米、耕牛、绢、纱、漆器、瓷器为主。宋朝时,海南岛四周港口商船林立,成为来往南洋各商船的寄泊港。


    从关于南海交通较早的文献记载《汉书·地理志》看,西汉朝廷曾派遣译使率领船队从徐闻、合浦港口出海,向南行驶就到临高一带,再往西南行,到达中南半岛,直通东南亚各地。自汉代以后,由于海南岛盛产珍珠等名贵海产品,从事海上贸易的商贾到海南岛者,愈来愈多。由此开端,海南逐步形成十分强烈的移民文化。汉朝以后,除零星的商人到达海南岛之外,大规模的迁徙是南北朝和南宋。不完全统计,移民海南省有103个姓,其中,宋朝迁入的有48个,海南的吴、李、黄、韩、林、符、陈、王、赵、张等大姓都是唐宋移民海南的始祖,人口繁衍甚多。20世纪50年代的复员转业军人和归国华侨安置、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知青,80年代末的海南建省十万人才过海峡等,大规模增加了新移民。(下转第二版)  
 
 
 
 

    ·母瑞山[2012-7-9]

    ·制造业工委组织企业家休闲参观活动[2012-6-13]

    ·近春园散步[2012-6-13]

    ·龙泉文昌鸡基地[2012-6-13]

    ·游雍和宫①[2012-6-13]

    ·夜游重庆两江(外三首)[2012-6-13]

    ·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外部市场[2012-5-17]

 
 
  热点聚焦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