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协会概况 协会领导 秘书长 部门设置 雇主维权 人才在线 海商集团 企业家电子报
管理咨询 职业经理人认证 职业经理人人才库 信用平台 百强企业 双优评选 项目投资 企业培训 海南企业在线
     

大豆背后的角力


  中国·海南 http://www.hiqyj.com
时间:2023-10-10 14:43:00
来源:海南企业家报

 
 
中国:大豆的故乡,曾经的输出大国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

  明清时期,大豆种植范围遍及全中国,而且清同治年间就有了大豆出口贸易。1869年,清政府取消大豆外运的禁令,东北大豆开始进入国际贸易舞台。1873年,清政府又采纳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将东北大豆拿到奥地利参加万国博览会,东北大豆受到了各国的青睐。

  20世纪以前,中国大豆及其制品的主要出口对象是以日本为主的亚洲地区;进入20世纪,随着豆油和豆粕在欧美市场的推广,大豆及其制品的世界需求量迅速增长。

  根据《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中国的豆粕第一次出口日本是在1906年,大豆第一次通过俄国转运到欧洲是在1910年。1912年至1928年间,中国的大豆主要输往苏联(1917年以前为俄国)和日本,豆油主要销往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而豆粕主要出口至日本。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中国的大豆产量仍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80%以上。

  为什么到了20世纪初,中国才开始大规模出口大豆?这是需求决定的。

  随着帝国主义全球扩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普及,西方国家发现,豆油可以做工业原料。有一种观点认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的一个侧面原因,就是日本希望控制中国东北的大豆种植业。

  当时,随着在东北势力的不断扩张,日本开始了对东北大豆的控制。通过“满铁”等机构的经营,日本不仅获得了大量资金,还通过技术改造,使东北大豆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鲜为人知的是,在侵华战争时期,日军的很多军用材料,比如炸药、涂料甚至飞机合板都是以大豆作为原材料研制出来的。1936年秋,陕西省立西安二中(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前身)的国文老师张寒晖,写下了著名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歌词一开始就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可见大豆对于东北和抗日战争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大豆不仅影响着东北局势,也开启了早期国人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

  清朝军机大臣李鸿藻的公子李石曾,1902年作为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去法国留学,出版了法文版《大豆的研究》。1909年,他开设豆腐公司,陆续从故乡河北高阳招聘了几十名工人到法国生产豆腐。为了提高这些工人的文化知识和工艺技能水平,李石曾为他们开办了夜校,让工人白天做工,夜间学习中文、法文和科学常识。后来,他想把这种夜校教育推而广之,便开始招收青年学生。在他的倡议下,先后有陈毅、聂荣臻、邓小平、周恩来等20批1700多名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

美国: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大豆霸主

  作为大豆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在大豆界的霸主地位形成于“二战”以后。

  1882年,美国人种下了一批从中国进口的大豆种子,认为这是一种有前途的作物。从1898年开始,美国科学家陆续来华考察和采集野生大豆。1906年,美国农业部再次派人来华,从我国营口寄回一大批优良品种的大豆。1909年,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专门到中国考察土地和肥料,学到了中国的大豆种植经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为欧洲的兵工厂。由于当时油很匮乏,美国又发现了豆油的价值——豆油可以作为制造火药的甘油原料,大豆需求量大幅增加。至此,美国开始研究如何在本土大规模种植大豆。

  1925年至1931年,美国学者多赛特和莫尔斯,在中国东北地区采集了大量大豆样本,并详细记录中国大豆的生产情况、栽培技术以及豆油、豆饼的加工方法和出口情况。之后,美国人又从日本、朝鲜半岛采集了4000多份大豆样本,培育出了适合美国水土的高出油率、高蛋白、抗旱抗虫的大豆品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牛奶产量不足,大豆成为代替牛奶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也被用于生产食用油、肥料等,这更加促进了美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大豆包囊线虫病严重打击了美国大豆业。美国科学家在中国一种叫“北京小黑豆”的野生大豆中,找到了抗病基因,成功渡过难关。

  1954年,美国对玉米、小麦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加以限制,这就让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张。也正是在1954年,美国反超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1970年美国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全世界的73%和95%,成为垄断全球大豆市场的霸主。

  在大规模种植大豆并研究相关技术的同时,美国也在大豆定价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国际粮食市场有四大粮商—— 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在20世纪初,随着豆油和豆粕在欧美市场的推广以及大豆生产技术在南、北美洲的传播,大豆及其制品的世界需求量开始迅速增长。这一时期的大豆国际贸易沿袭了小麦、玉米、棉花、糖等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模式和定价机制,“四大粮商”在大豆贸易的上下游都以“一口价”的方式垄断定价。

  1940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推出了大豆期货合约,以“四大粮商”为主的跨国粮商开始进入大豆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目前,全球90%以上的大豆贸易都参考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也就是说,美国是全球大豆的定价中心。

  大豆对于美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国国内,家庭用的胶合板、橱柜的胶水就是用大豆做成的。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人工草皮的衬垫都是大豆产品。大豆甚至被做成泡沫塑料,加工成汽车椅垫——这些东西以前都是用石油加工剩余的聚氨酯生产的。

  与此同时,大豆也是美国外贸的重要成员。美国商务部的工作人员曾坦言,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一直以来都是美国贸易额保持稳定的重要支柱,抵消掉了很多在汽车、钢铁和文化产品上进口的需求。

  随着以基因改造为手段的特种高产大豆(转基因大豆)问世,从种子到成品保存,再到国际贸易,美国大豆的霸主地位已很难被撼动。

  作为全球化的大宗商品,大豆自参与国际贸易以来,就难免受国家角力的影响。毕竟,大豆的身份十分特殊——它不仅仅是粮食产品,也是工业原料、能源作物,甚至是金融商品。而无论谁控制了大豆,谁就对粮食、工业、能源和金融市场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活动剪影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