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协会概况 协会领导 秘书长 部门设置 雇主维权 人才在线 海商集团 企业家电子报
管理咨询 职业经理人认证 职业经理人人才库 信用平台 百强企业 双优评选 项目投资 企业培训 海南企业在线
     

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趋势分析(一)


  中国·海南 http://www.hiqyj.com
时间:2015-5-12 8:22:04
来源:海南企业家报

 
 
——成长型企业发展与作为
(根据在海南企业大讲坛上讲话录音整理)
常修泽


    很高兴参加海南企业家大讲坛这个活动。我在这交流的题目叫做“新阶段经济发展与改革趋势分析”,就是我们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那么新阶段有很多新情况,新的问题,因此,还要有些新的思路。我就这个问题和大家来交流。


    从2015年1月1日到现在才三个月不到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我们正在经历着经济领域70年代的一个新的变局,在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也就是1945年12月份,在二战胜利的基本上成立了两个国际性的金融组织,一个叫世界银行,一个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两个组织到今天仍然是美国的经济力量在控制,我们中国也参与进去了,但投票权有多少,在世行里边我们中国的投票权为4.42%,在IMF有3.65%。一个国家在全世界的地位究竟有多高,根据我个人的原则,要看几个重要的指标:就经济领域而言,一方面要看经济总量,就是大家所熟知的GDP,包括总的GDP,和人均GDP,同时非常看重货币体系,就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的金融组织,具有什么地位,以及这个国家的货币是不是成为世界货币。所以货币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除了经济实力以外,还要看科技实力到底怎么样,要看军事实力到底怎么样,同时还要看思想价值,是不是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从这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国际地位,我觉得我们距离一个大国特别距离一个强国的位置还比较远。


    今天是做经济形势的研究,在货币体系中,大家看一看两个数,一个4.42%,一个3.65%,但这个情况在发生变化,我提醒在座的各位关注AIIB,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英文缩写,简称为“亚投行”。2013年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倡议组建的,他发出这个倡议,到了2014年就着手筹备,有21个国家在北京签约、发起。到了这个月的12日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就是英国政府宣布要申请加入,继之就是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等这些的强国也纷纷宣布申请加入,和中国一起来筹办,最近几天的《环球时报》都是通栏的标题,德法意确认加入亚投行,这在英国3月12日决定以来,给美国出了一个大难题,3月19日的《环球时报》,“盟国拥抱亚投行令美思变”,“美财长担心本国信誉受威胁,因专家告诫世界变化别抗拒”。这个世界在发生变化,中国在发生变化。


    今天围绕一些新的变化和诸位就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第一、稳定增长。第二、调整结构。第三、创新立业。第四、实质改革。如果更简洁表达我的思想,就是八个字“增长、结构、创新、改革”。


    第一部分关于稳定增长问题,增长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首要问题。


    在这一点大家把握什么?我建议把握十二个字,四个关键词。“中高速”,就是以后我们的速度要降下来,要由高速降到中高速,第一个是速度问题。“讲质量”,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主要轨道上来。“上下限”,就中国的经济运行有一个核心的区间,有上限和下限。上限讲的是物价或者是通货膨胀,(物价指数)无论如何要控制在3%以内。下限讲的是经济增长,李总理在会上讲7%左右,上下限有一个合理空间。还有一句是政府报告里没有,但是在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答稿里边有,叫做“工具箱”。他说宏观政策的工具箱还有好多工具,到现在还没有用。有什么工具?比如降息,降准,减税,发债等等,还有很多工具,这些工具还没来得及用。如果跌破这个底线,就叫低速下滑,在我看来,这不是新常态,这是一种非常态,我的报告里区别的三个状态,(其中之一)是非常态。不能把非常态的东西,低速下滑的东西说成新常态,说成换挡,说成动力转化,要严格区别:老常态是什么,新常态是什么,非常态是什么。这35年中国的经济也是波澜起伏,最差是1989年,1990年,是35年当中最低的年份,原因我不讲,大家都懂的,后来就起来,最高的时候到过十四点几。算总账,过去35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每年9.8%,我们可以把它定位为老常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甚至是一种超高速的增长。我要负责任的说,这一页历史性的掀过去了,没有了。所以我一开始叫新阶段,这样一个高速增长没有了,去年的速度就有所下滑,目标定在7.5%左右,实际实现的是7.4%,按人民币来计算是63.64万亿。按照六块多的汇率(现行汇率),首次突破十万亿美元大关。国际上还有一种算法,叫做购买力平价法,按照这种算法,中国的人民币和美元的比率是1:3.5,中国的GDP总规模按美金计算是18万亿美金。3月15日那天,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有一位国外记者说:“您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国,已经超过美国了,怎么看这个事?”要是按照这个方法计算,美国现在是老二,中国是老大。但是克强总理当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有点被忽悠的感觉。所以中央政府到现在不采纳购买力平价法,实实在在按现行汇率计算。


    今年的形势怎么样,在1月10日我参加了一个比较高层的内部讨论,就是分析2015年中国的经济走势,意见并不完全一致,一种意见认为8%有这种潜力的,理由是工业化,城镇化等等。像林毅夫先生就是主张8%。另外还有一种悲观意见,认为目前主流派对形势的判断是有误的,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危机已经不远。我在会上有个发言,实际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衰退性风险已现,这是客观存在的;第二句话是系统性风险可控,8%到不了,莫说7.5%都到不了,经济下滑压力很大,今年比去年要严重得多,但是也不至于爆发经济危机。这就是1月10日在中国战略研究会的发言,题目叫做“关于中国改革发展四个问题之我见”。四个见解:第一、准确把握新阶段的经济特征,注意克服新常态流行过程中的庸俗化和泛化倾向。第二、真正以人本思想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第三、克服创新的体制障碍,重在造就一批无限制的新人。这个无限制就是不受限制,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这样一批新人,所谓创新是空话,所以涉及到人的问题。第四、改革务必要超越部门利益的掣肘,真刀真枪地开他几枪。我讲了四个问题,第一就是讲增长,第二讲结构,第三讲创新,第四讲改革。和今天的思路是一样,这是一个内部的讲话。


    我没有想到,就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引起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四条意见,包括克服新常态庸俗化和泛化的观点,1月底有个内部刊物,就是中国战略研究会的《战略与管理》,一个专题报告,上报高层。到了2月13日,战略研究会的爱思想网站,第一个把它上网,中国改革论坛网做出反映,转载这篇文章。而后光明网2月16日两个频道转载,一个是思想频道,还有一个理论频道。研究理论频道,只把第一部分给扣出来,而且加了标题,叫做“注意克服新常态的流行不能够庸俗化和泛化”,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3月2日上海解放日报办的《报刊文摘》,以这个标题登在平面媒体上,这是第一次平面媒体出现新常态出现庸俗化和泛化这个报道。到了3月3日,两会开幕那一天,香港的凤凰网全文转载,当天凤凰网大学问,又把第一部分扣出来叫做“新常态泛化令人生烦”。


    两会期间中央有关部门正式下了通知,就是“不要把新常态泛化和娱乐化”,所以今天我标题没有用新常态,我用的是新阶段,概念本身是可以用的,没问题的,但现在在流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我划了三个档,中间两条线,上边叫老常态,就是高速和中高速,中间是中高速,我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说那个新常态是指中间这个档,叫中高速这个档,原来开到高速档—五档,现在要降到三四档,在我的心目中,下面应该有一条底线,如果跌破这个底线,就叫低速下滑,在我看来这不是新常态,这是一种非常态。不能把非常态的东西,低速下滑的东西说成是新常态,说成换档,说创动力转化,要严格地区别这三个层次。老常态是什么,新常态是什么,非常态是什么,如果不讲这个区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有些地方不是没有事情的,尤其企业有三个大的矛盾,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释放出平安无事的信息,我们企业不好干。所以要正视矛盾,要做一个切割,一定要把问题说清楚,哪是老常态,哪是真正的新常态,哪是非常态,要划清楚。


    从我个人的研究来讲,现在(企业)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部分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困难。去年我做的企业调研包括海南的一些企业调研,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干啥都过剩,干啥不挣钱,话可能说得重一点,不过也反映一种倾向。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能过剩和不过剩尺度是什么?我告诉诸位,国际上和国内没有完全统一的尺度,我看过国际的材料,我女儿常欣,她出了一本专著《动力转化论》,她受到美国影响,美国的标准是82%,如果低于它就产生过剩了,如果82%以上就比较正常。我问了一下国家发改委综合司的朋友,我说你们怎么掌握这个产能过剩的标准,他们说按照78%来掌握。国内外不太一致,我们大体可以按照80%来折中一下,就是你产能利用了8成以上,基本上就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在8成以下,就可以判断是产能过剩,如果75%以下,产能严重过剩,现在大家可以看钢铁72%,水泥73%,电解铝71.9%,平板玻璃73.1%,造船正好是75%,有几个行业已经处在一个严重过剩的地位,这是我们企业运行当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能说这是一个新常态,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因为产能过剩,生产的价格它是往下走的,PPI已经负值,出厂价下了,因为跟这个产能过剩有关,这是第一个风险。


    第二个风险就是地方债务的问题。全国的债务,各个口径也不完全一致,这里说一个我个人基本的评估,2013年末政府的债务估计超过30万亿,各级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占GDP的50%以上,其中地方政府,官方宣布就是审计署宣布是17.9万亿。这些债借了以后变成了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借这么多债,拿什么还债?卖地来还,从老农民那里征了地,很便宜地征过来,然后政府整理一下,然后卖给开发商去盖房子,房地产,中间政府有了这种土地收入还债务。但现在房地产出现增长减缓、明显下滑的问题,各地的情况不完全一样。这样一来打算卖地来还地方债,这个算盘就不完全符合原来的构思了,所以这个地方存在风险。两会期间,这是一个议论的重点,尤其地方代表。最近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决定置换债务,就发一万亿的债,就借新债还老债。据我所知,今年可能有三万亿债到了日子该还了,现在要先发一万亿新债。这个工具箱里必须有工具,否则会出问题。


    目前全社会的各种杠杆率的变化情况,所谓杠杆率就是有一部分自由资金,去借款,借债这部分就是杠杆率,买房子,三成自己来首付,到银行借款,那七成就是杠杆率。我们这个社会,各个行为主体都借款,都有杠杆,而且杠杆率都在提高,政府有杠杆率,居民有杠杆率,金融机构有杠杆率,非金融机构今天在座的大部分的非金融机构为杠杆率。底下那个是政府的杠杆率,上面一点是居民的杠杆率,白色是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最上边是我们非金融企业,就一般的工商企业。从这个图很清楚地看出,从过去十几年,从1996年到2013年,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都在变化,都在上升,克强同志上来以后,说了九个字“上下限,不刺激,去杠杆”,后来发现这个去杠杆这三个字,“去”字说得有点绝对了,政府在借钱,居民要借钱,买房子也要借钱,买汽车要借钱,去是不可能完全去,但是少杠杆,弱杠杆是可以的,杠杆率是一个问题。


    第三个大的风险就是房地产。房地产的态势我这里有图,全国的销售面积和销售的额度的增速明显下滑的。大家可以看出来,这是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高潮的时候是2013年,2013年之后就开始由顶峰下来,到了2014年下滑,到了2015年继续下滑,这是两个标志性的城市,一个上海一个北京。它的房价增长还是增长,但是增长率有明显的下降,正因为这样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的速度是减弱的,这三个是连在一块,第一个就是面积和销售额下滑,第二个是北京,上海增长率下降,第三个是全国房地产开发的投资,房地产投资的热情已经减退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克强政府报告里边,没有出现对房地产调控这个词,第二个更没有出现抑制房价上涨。但是李克强总理3月15日答记者问的时候,没有使用抑制,出现了一个调控,我看前面有一个前提,地方政府,说的是部分地方政府要调控,政府报告没有出现调控,没有出现抑制,出现的是什么?出现的是支持,出现的是促进。原话就是“支持居民居住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未完待续)
 
 
 
 
 

    ·博鳌会前常修泽教授三度赴海南调研[2015-4-4]

 
 
  活动剪影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