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组图
 











  中国·海南 http://www.hiqyj.com
时间:2010-12-27 9:29:13
来源:
海南企业家报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7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会议以“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为主题,着重探讨企业如何管理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工作。


    
一、推进企业向依靠技术创新转变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抵御市场的冲击,更难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依靠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要提高原始技术创新能力,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技术领先。有条件的大企业要注意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着力开展前沿技术、基础性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小企业要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创新道路。要以开放的思维构建各类创新平台,用好社会各类创新资源,开展产业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我国石油、军工、通讯等行业在原始技术创新方面已形成一定优势,不仅促进了相关企业做大做强,而且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二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发展,这为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供了有利环境。当前,要认真总结三峡发电机组、高速铁路等成套设备以及石化、钢铁、家电、通讯、电子等行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强化企业间的合作与政府部门的协调,真正实现在引进中学习、在学习中赶超,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三是要不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避免重复建设等优点。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期间,国债贴息技术改造就曾作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发挥了关键作用。鞍钢等企业就是通过技术改造获得了再生。2009年国家已安排200亿元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成功实施了4441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达到6326亿元。这些技改项目对于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国家将继续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并将中小企业纳入到了支持范围。企业要抓住难得的政策机遇,用足用好技改政策,把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装备智能化、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将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强管理有效结合起来。
 
 
 
    
二、推进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变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各国都在强调将经济发展纳入生态系统,走绿色发展道路,要求企业承担更大责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既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二氧化碳总量排放大国,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仍很严重。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关键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当前,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从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入手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积极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致力于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将节能减排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所确定的目标和采取的政策,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加强绿色建设。近年来,桂糖集团等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探索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之路;济南钢铁、大庆油田等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福田汽车投资6亿元兴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减排重点实验室,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首个将新能源客车真正产业化的汽车企业,2010年将销售混合动力客车500辆以上。这些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


    
三、推进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随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来临和产业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挖掘产品制造过程的附加价值难度越来越大,研发、采购、存储、物流、营销、融资和技术支持等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作用日趋重要。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占19%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许多行业或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生产性服务相对落后。在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跨国公司主要业务由单纯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和转移。据统计,美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中国企业应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从简单加工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陕鼓集团从单机设备提供商向工业流程的系统集成商转型,为用户提供整体服务;海尔集团等企业提出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通过扩大服务业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这些企业,在做好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有效整合企业上下游资源,提升了系统服务能力。


    
四、推进企业向内外销兼顾转变


    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我国成功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其中产品出口额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完全把经济增长的基础建立在国外市场上,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很高,遭遇到的贸易保护主义牵制也日益严重。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变化,一方面,要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以投资带动出口。完全生产内销产品的企业,需要打开国际市场,积累国际化经验。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开拓国内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充分满足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生产外销产品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加工基础和服务方式,转向开拓国内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观念变化,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增强品牌影响力上下功夫,尤其要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商业,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消费服务。特别要结合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深入研究农村市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


    
五、推进企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知识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资产保护能力和知识网络建设能力等方面的竞争。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知识的创造者、运用者和传播者。发展知识经济,建设知识型企业,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是世界上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的潜力未能充分转化为现实优势。在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是承接海外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条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效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或满足于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也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更多地转向依靠知识特别是员工素质提高来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当前,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最为关键的是突出培育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家是企业创业和发展的领导者,需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战略决策能力,探索适应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有效模式。要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宽容失败,鼓励创新。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员工培训,开展全员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农民工问题,要加强就业前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同时,要尊重员工的劳动,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中国企业应告别粗放制造低价竞争[20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