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组图
 











  中国·海南 http://www.hiqyj.com
时间:2010-7-12 15:19:18
来源:
新华网报
 


财政部:五方面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和制度创新

 
 


  王保安


  财政部部长助理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就“ 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和制度创新”进行发言,非常珍惜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进行交流研讨的机会。并对“公益机构改革与公共服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主办单位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敬意。


  中国各级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不仅是公共部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提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各项社会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还是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重要领域,在国际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注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注重运用加大投入、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大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和发展。在教育事业方面,按照《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把教育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持续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经过中国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教育经费迅速增长。2003-2009年,全国财政教育经费由3352亿元增长到10437.54亿元,年均增长20.8%。教育投入的快速增长,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科技事业方面,按照《科技进步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有关规定,初步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2003-2009年,全国财政科技经费由823亿元增长到2744.52亿元,年均增长22.2%,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在文化事业方面,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财政文化投入逐年增长。2003-2009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由441亿元增长到1393.07亿元,年均增长21.1%。重点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及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医疗卫生方面,2003-2009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投入由831亿元增加到3994.19亿元,年均增幅达29.9%。为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2010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安排支出4439.31亿元,比2009年增长11.1%;其中,中央财政2010年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389.18亿元,比2009年增长9.1%,实现了大幅度、高基数基础上的增长。在“三农”财政投入方面,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03-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由2144.2亿元增长到7253.1亿元,年均增长22.5%。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8183.4亿元,增加930.3亿元,同比增长12.8%。


  第二,推动制度创新,不断提高财政政策效率。为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和保障重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确保资金和政策效果。在教育事业方面,从2003年开始,中央财政确定,除年初预算安排时教育经费增长达到法定增长要求以外,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再根据超收情况相应追加教育经费。同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超收情况追加教育经费的制度。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这是中国数千年教育保障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职业教育阶段,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得到了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了从“规模化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制度上基本保证了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在科技事业方面,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财政科技投入将重点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公共科技活动。实现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的合理配置,形成符合科技发展规律,既稳定长效又充满活力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有机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文化事业方面,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长效机制,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支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支持举办各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在医疗卫生方面,近年来各级财政重点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加快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三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平稳推进。按照“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合理调整医改支出结构,坚持“投入与改革”并重,加大对体制机制改革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收入分配、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切实转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在强农惠农方面,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实施鼓励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努力实现科技进步支撑农业发展。支持农村扶贫开发,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工具,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以来,为配合事业单位改革,国家根据规范税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不同领域事业单位的特点,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在增值税方面,对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在营业税方面,对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以及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在关税方面,对境外捐赠人无偿捐赠的直接用于各类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一般学习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所得税方面,对符合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对社会公益事业进行捐赠的,企业和个人在其申报应纳税所得额部分准予在所得税前给予一定比例扣除。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对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公共部门提供公益服务、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立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2006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标志着我国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之后,又出台了相关配套办法,涉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资产清查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健全了事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通过资产清查,摸清了家底,为加强事业资产管理奠定了基础。截至2008年底,中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已达6.6万亿元,净资产总额为4.4万亿元。 女士们、先生们!今年3月,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和公共服务发展。


  首先,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结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加大对公益性类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支持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明确公共服务的范围,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并根据公共服务的层次性,相对、动态地划分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


  其次,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保重点、压一般、创机制、求长效、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重绩效、促均等的原则,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对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事业优先保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欠发达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倾斜。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重点加大在“三农”、教育、科技、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逐步退出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


  第三,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落实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益事业的财
税政策,不断拓宽发展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丰富公益事业的发展形式。


  第四,根据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原则,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需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重点支出。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公益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可能,科学合理制定经费标准并予以动态调整,采取经费保障、经费补助、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促进公益事业改革和发展。


  第五,建立健全与事业单位职能、责任目标相适应的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结果既作为财政安排经费的依据,也是确定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依据之一。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公开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透明度。促进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女士们、先生们!改革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公共部门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既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也是各国公共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我期待着进一步加强与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沟通与合作。


  谢谢大家!
 
 
 
 
 

    ·财政部发布办法 中小企业有望获无偿资助[2010-6-29]

    ·财政部发行2010年第十九期记账式附息国债28[2010-6-24]

    ·财政部副部长:中国面临财政风险是可控的[2010-6-18]

    ·财政部:高校学费住宿费未来两年不涨[2010-6-10]